Web3是萬維網的第三代,Web3這個詞被用來描述一個分散的互聯網,沒有一家公司控制信息流或決定誰可以訪問什麽信息。
今天,我們的互聯網可能被大量的「中心化」帝國所控制,如亞馬遜、谷歌、Expedia、LinkedIn、Facebook(現在是META)等。他們儲存了大部分用戶的大數據,一些巨頭操縱這些數據,從而產生巨大的利潤,作為他們的核心商業模式。Netflix的節目Social Dilemma揭示了一個真相:「當你不為產品付費的時候,你就是產品。」
When you are not paying for the product you are the product
回到歷史,讓我們簡單看看過去30年的網絡革命。
Web1.0是第一代互聯網,它是由社交媒體、博客和其他網站流行起來的,現在已經不再是主流。Web1.0也被稱為網頁設計的前社交媒體時代,當時還沒有社交媒體,也沒有在互聯網上與人交流的任何類型。Web1.0這個詞是由Tim O’Reilly在2001年創造的,用來描述互聯網使用的第一次大潮,這些網站主要是由帶有文字、圖片和鏈接列表的網頁組成。
Web2.0一詞是由Darcy DiNucci在2004年提出的,用來描述網絡從靜態頁面向交互式頁面的演變,這種演變對用戶更友好,更少基於文本。Web2.0的含義不僅僅是社交媒體、博客、RSS訂閱和維基;它是關於建立比傳統網站或網絡應用更具有互動性和參與性的應用的想法。
下面的五個例子顯示了,Web 2.0是如何以許多不同的方式改變社會:
- Facebook社交網站,最初創建於2004年
- Twitter微博客平台,創建於2006年
- 維基百科在線百科全書,創建於2001年
- YouTube視頻等等
Web2.0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它有集中的數據,這意味著所有數據都由一個實體控制。這使得政府和其他實體更容易審查信息或取下內容,這在言論自由並不總是被尊重的當今世界是一件危險的事情。相比之下,Web3旨在通過使用密碼學和去中心化的網絡來解決這個問題,確保沒有一個實體可以控制互聯網上的所有信息,使任何人在沒有得到網絡上每個人的許可的情況下都無法審查信息或取下內容。
Web3不僅僅是一種新的通信協議,它還包含了存儲數據的新方法,交換價值的新方法,以及構建應用程序的新方法。Web2和Web3的主要區別在於,在Web3中,沒有集中的服務器或數據庫,相反,所有的信息都存儲在網絡的不同節點上,這使得它更安全,更難以被黑客攻擊。
什麼是去中心化架構?
它是一種在互聯網上存儲數據的新方式,數據不存儲在一個中心位置,這意味著沒有單點故障,如果一個節點癱瘓,也不會影響整個網絡。
什麼是密碼學?
它是研究和實踐保護信息免受未經授權的使用的技術
1)數字簽名:為了驗證一條信息是由聲稱發送該信息的人發送的,用該人的公鑰對信息進行加密。如果解密成功,那麽收件人就知道該信息一定是來自發件人,其他人不可能在途中改變它。
2)公開密鑰加密:公鑰加密使用兩把鑰匙:一把公鑰和一把私鑰,公鑰可以毫無顧慮地與任何人分享,但只有擁有私鑰的人才能解密用它加密的信息,這意味著,只有被授權訪問某些信息的人可以訪問它。